前些年,羊仔曾經整理過琯溪張氏宗祠的相關資料,但後來發現資料太過於龐大且雜,尤其是五顯公的部份,因為神祇資料太多難以區分是否為必需的資料,因此這次特將已經確認的資料保留,並去蕪存菁重整一次較完整且有順序的內容,以便網友們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宗祠,當然網路上的資料來源羊仔都會備註,若有侵犯到您的資料擁有權的,請記得來信或留言給羊仔喔~
琯溪宗祠(祭祀公業張琯溪公宗祠),是羊爺和羊爸從小長大的地方,一直世居在宗祠之中,直到羊爸娶了羊老媽才搬到離宗祠不遠的民族路透天厝新居。
時已歷三十有三年了,比小羊大一歲左右吧!
但因宗祠後的田地向來是羊爺務農種田的地方,因此宗祠一直是小羊和羊小妹從小玩到大的地方,那裡真是充滿我們家很多回憶的地方。
無論是宗祠屋頂還是魚池,能玩的能爬的,幾乎是沒有放過的啦~
就這樣,一直到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,一星期後小羊從廢墟中把祖先和五顯公等的神位挖出來開始,進入了漫長的重建之路…
琯溪宗祠簡介
張姓在南投市有三大派下組織:琯溪派下或稱小溪派,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琯溪鎮,南坑派下來自南靖縣南坑,大宗派下則來自大陸各地包括小溪南坑,三大派下各置有產業,大宗派因未興建宗祠,故神主「張良公」神位暫借祀在琯溪宗祠。《廣韻》記載黃帝第五子「揮」:「使造弦,實張網羅,世掌其職,後因氏焉」,故傳說張輝為張姓始祖,傳至漢文帝時,張良之孫張典任清河太守,此後張姓以「清河」為堂號,南宋時,小一郎張鐵崖遷居至福建平和縣琯溪山,即為「琯溪」派名來源。張鐵崖派下族裔眾多,其中有數家渡海來臺,而南投最興旺的為乾隆初年來臺第十四世的張永連(一名匾,譜名良德公1699~1757,肚臍祖)派下。
琯溪宗祠或稱「慎遠堂」、「清河宗祠」、「小溪張姓祖厝」,位於南投市東北郊區水田中,當地昔日屬南投堡包尾庄,前身乃道光29年貢生張春華等族人集資創建宗廟於番社庄高地(今南投高中教師宿舍),日治時期被日均徵收為南投陸軍分遣隊兵舍,1911年因年久失修遂毀於颱風,其後乃由張承順、張德、張開榮、張金水等人首倡與張琯溪族人協議,由祭祀公業撥款遷建於現址,1934年由張萬輝、張大江等人倡議重修迄今。琯溪宗祠地震前供奉祀神主有:開漳琯山初世祖鐵崖公諱小一郎、祖妣池氏謚肇徵,二世祖考號光裕張公、祖妣王氏謚慈祥等神位,清河琯溪公設立者102人長旌祿位,又祀漢代初世祖張良之神位(大宗主神),五顯帝神像一尊。每年舉行三祭:春祭農曆二月二日、五顯公生日九月二十五日、冬祭十一月二日,由祭祀公業管理組織運作。地震前的琯溪宗祠境域範圍約200坪,建築基地約70坪,係磚木造兩進四合院格局,規模宏敞,建築物於1934年重修過,固包含清朝與日治兩時期的特色,整體配置為傳統閩南式合院,穿斗式架構雕樑畫棟美輪美奐,護龍外觀則以日治時期流行的洗石子裝飾。宗祠內匾額多,對聯少,匾額有:「祖德重光」、「化家為國」、「作述重光」、「圖披百忍」、「鄉賢御史」、「青錢萬選」等,都是具有非常重要得歷史文獻價值,楹聯雖然不多,但是對仗工整,神韻俱佳的嵌字妙聯,可惜地震時多半毀損。
九二一地震琯溪宗祠因年久且靠近斷層線幾近全毀,僅剩三川殿搖搖欲墬,張姓族人積極奔走以求保存前人珍貴文化資產,於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公告為歷史建築,並獲重建委員會補助辦理文物搶救及防護鋼棚,執行得格外謹慎與講究,文物清理除將物件標號記錄,更請到考古學者逐層清理記錄位置,並井然有序分類典藏於庫房中,目前有計劃的將該地開闢為地震紀念園區,並以採光罩將僅存的門樓罩住,保留地震現場。兩側震垮之廂房,依原貌重建,讓古物有重生的開始,未來結合附近土地公廟及花卉區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園區。
小檔案:
等級或指定別:歷史建築(91.1.29)
類別:宗祠類
建造者:張承順、張德、張開榮、張金水等人首倡
興建年月:日治大正元年(1912年)竣工
昭和9年(1934年)重修
位置:南投縣南投市平和里南陽路196巷20號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nthcc.gov.tw/culture/03structure/structure-1detail.asp?sn=59
.
關於張氏恩人「五顯公」
關於五顯公,小時聽祖父說,他是張氏的大恩人,救過張家的命,因此供奉。
但詳細的內容與五顯公的由來介紹,經羊仔上網收集且整理後的資料如下:
張氏恩人由來
雲南監察御史張寬
在寶善村張氏祠堂,有一塊皇帝御賜牌匾是給時任雲南道監察御史張寬的。據張氏族人介紹,張寬是小溪張氏的六世祖。自幼刻苦好讀,明正統九年中舉,景泰二年考中進士,歷授雲南監察御史、巡按保定監察御史。張寬一生耿直無私,樂善好義,在百姓中的口碑極高。
傳說張寬是跛腳,在平和流傳著這樣一段有關張寬跛腳的故事。少年時的張寬一日與同學暢遊大峰山,當張寬爬上天梯來到靈通岩時,看見一股珠簾水從山頂上噴瀉而下,如線如珠,閃爍眼前,連口叫絕,想伸手接之,卻可望而不可得。此時,恰好有位和尚從靈通寺中走出來,見此少年仰望珠簾水,如醉如癡,便道:「此珠簾化雨,乃靈通十八景之一。珠簾之水為名山仙氣所化,若有福份伸手觸之,日後便會高中進士。」張寬聽和尚之言後,躍躍欲試,同伴勸他也不聽,把手慢慢往前伸,越伸越長,果然接到了珠簾水,結果樂極生悲不慎墜落崖下,跌斷了一條腿,成了一個「跛腳」。身殘後的張寬志卻不殘,反而更加發奮學習,終於在景泰二年考中進士,應了靈通和尚之語。
此外,張寬中進士還有一個傳說。相傳張寬跟一李姓同鄉一起進京趕考,晚上兩人同屋而眠。夢中,李姓同鄉夢到一位黑臉神靈告訴他,屋子馬上要著火了,叫他快快離開;巧的是張寬也夢到了一位白臉神靈和他說同樣的話。兩人驚醒起來發現果然屋內起火,他倆躲過一劫。後來他倆都中了進士。從京城榮歸故里,張寬帶回了一尊白臉神像即「五顯大帝」供奉,李姓進士則開始供奉黑臉的「候山公」。
張寬後人從平和遷台時,也分靈一尊「五顯大帝」帶到台灣保佑子孫。直到今天,台灣南投琯溪張氏宗祠內依然供奉著「五顯大帝」神像。
———–文章結尾———
以上應可說明為何五顯公被視為恩人的原因!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takungpao.com/news/08/04/11/TM-890133.htm
五顯公的介紹
坊間對於五顯大帝、五福大帝、五瘟大帝諸神的名稱,並沒有清晰的區分,顯得相當混亂,其實這是三組神明,主要功能都和瘟疫有關,筆者早年也常搞混,趁這個時候正好加以細分一下。
五顯大帝,佛教稱為「華光天王佛」,道教稱作「五顯靈官」馬元帥,其他稱謂尚有五行大帝、五顯靈光大帝、五靈官大帝、五靈公大帝、靈光大帝…等。
他在大陸赫赫有名,據說在宋太祖年間,功成行滿、皈依佛道,蒙玉皇上帝加封為『玉封佛中上善五顯頭官大帝』,永鎮中界,護國佑民。
五顯大帝實際上是一個人,後因五神通化為五兄弟,才有五顯之名,是以主祀五顯大帝的寺廟裡,主神多半只有一尊,而非五尊。
他的造型非常明顯,和三眼二郎神楊戩一樣,都有三隻眼,相當容易辨識,曾四次轉世,神蹟顯赫,以下便是他的事蹟。
◎五顯大帝轉世事蹟
‧第一世
原本為釋迦牟尼佛法堂前的一盞蓮花油燈,每日聽經問法,經釋迦牟尼佛點化,化成人身,取名妙吉祥。
後來妙吉祥以三味真火燒死獨火鬼,被逐出西方極樂世界。
釋迦牟尼佛憫其神識未通,便施佛法開啟妙吉祥天眼,讓他能見三界之事,並賜他五神通,命觀世音菩薩,送到馬耳山大王之家投胎。
此五神通,一通天,天中自行;二通地,地中自裂;三通風,風中無影;四通水,水中無礙;五通火,火裏自在。
有了天眼與五神通,造就出日後威名遠播神界的三眼馬靈官。
‧第二世
妙吉祥投胎馬耳山馬氏金母,出生時,取名為馬子貞;因臉生三眼,日後被稱為「三眼華光天王」。
生下三日,即驍勇善戰。斬龍王,除水孽,放走風、火二妖,並取走紫微三官大帝降魔金鎗,被紫微三官大帝用九曲珠鎮住而亡之。
‧第三世
再次投胎,生於斗梓宮赤鬚炎玄天王之家,臉上依舊生有三眼,左手掌上有一個「靈」字,右手掌上有一字「耀」,遂取名為靈耀。
後拜大惠盡慈妙樂天尊為師,精通風雷龍蛇、御鬼安民之術,後奉玉帝敕令,掌理風火,玉帝再賜他左印右劍,掌管南天門之事。
靈耀後來獲一金刀,金刀鍊成一塊三角金磚為法寶。收火丹、風輪、火輪。玉皇大帝封華光天王為火部大元帥、明輔大元帥。收千里眼、順風耳。收火漂。托夢,在千田國,國王為祂建廟,立祀是曰『天王祠』;因而在千田國顯赫佑民,享受人間香火。
‧第四世
再次轉世,化為一肉球,投胎徽州府婺源縣蕭家莊,剖開肉球現出五兄弟,取名為蕭顯聰、蕭顯明、蕭顯正、蕭顯直、蕭顯德。
五兄弟名號「聰、明、正、直、德」,排行第五的蕭顯德,就是日後世人所崇拜的五顯大帝。
◎五顯大帝聖誕日_____
五顯大帝聖誕日為農曆9月28日,飛昇日為農曆5月5日。
資料來源:http://blog.udn.com/joffy1961/4486299
至於為何五顯公身旁會有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大神將呢?
跟據『南遊記』(註1)的記載,五顯大帝的部將有:風將軍、火將軍、千里眼、順風耳、火漂將五名。但南遊記中所提到的千里眼與順風耳,指的是「師曠」與「離婁」(註2),似乎與媽祖娘娘的金精-千里眼、水精-順風耳二將軍不同。
印象中,台南市七寺八廟之八吉境五帝廟中,有供奉風、火兩將軍。
註1:《南遊記》,又名《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》,凡四卷十八回,余象斗撰。《南遊記》寫孝子華光(馬靈官)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。
註2:元 余象斗著《南遊記》與(武王伐紂討平話)中淺述謂千里眼和順風耳,以為二神即古人師曠與離婁,亦稱「聰明二大王」。
師曠-乃春秋時期晉國樂師,師曠雙目失明卻有異於常人的辨音能力,並能預知吉林休咎,被附會為順風耳。
離婁-則是古代傳說中黃帝時代的人物,又名 離朱。據說他能在百步之外看見「秋毫之末」(島剛生長細毛的毛尖),故被附會為千里眼。
———–文章結尾———
經小羊查證之後,琯溪宗祠中的五顯公應為:華光大帝-馬靈耀大帝。
而且應可確認五顯大帝與二郎神雖同為三眼天神,但非同一神祇,而在前述之張氏恩人之說中,其後人所言之神祇應為五顯大帝,而非二郎神。
但是該神尊經爺爺說道,原神尊早已被偷走,現今之神尊是爺爺靠記憶請師父重刻的,不過…華光大帝手上的火鏄不見了!因為爺爺說:我只記得五顯公手上有拿東西,但不知道是什麼?也就忘了跟雕刻師父說了!
以上就是南投琯溪宗祠內五顯公手上無火金鏄的由來~ ^^
os:是不是要搬塊金鏄還給五顯公呀? 一 一a
宗祠全景
宗祠一景
後記:
在搜尋引擎中,羊仔找到幾張令自己感到相當懷念且親切的畫作。特別引來文中分享~
這張是從宗祠外的土地公廟外望宗祠的畫作,這個畫面是羊仔已經封存在回憶中的小時候景像,也是再也無法見到的一幕…
說明一下,畫作中間有一條橫的類似小路的部份,其實就是當時日據時代的火車鐵路,向北(左)駛向草屯後轉往台中,向南(右)駛向現今南投縣政府附近。現今這條火車路還依附在「文心園」的後方,還是看的出來喔~
畫作作者:沈國仁
引用圖片路徑:http://www.rumotan.com/cn/?uid-1646-action-viewspace-itemid-5522
.
這張是從宗祠外面畫進去的,包含之前宗祠外的那個花圃,小時候常騎著阿公的三輪車繞著那花圃轉呢~
引用圖片路徑:http://www.taiwan123.com.tw/culture/pencho/04.htm
畫作作者:潘樵
羊仔非常感謝這些畫家們能為琯溪宗祠留下這麼美好的一幕!在那個相機並不普及的年代,您們的畫作替我們保留了不少無法再見一面的遺憾。
附註:本篇內文、圖片若有原作者感到不適合放在本篇展示,請來信通知羊仔喔~謝謝!
網路上翻到的舊照片~
最新新聞:
一、張琯溪公宗祠 辦妥法人登記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1/new/may/11/today-center10-2.htm
Pingback: 南投市琯溪宗祠-小羊始源 | 羊の攝 - 吾之雙手緊握尼康 吾之雙足踏出攝界 吾名 羊皇 Power by Nikon
我也是家族裡的一份子,只是從小就不住在南投,所以對宗祠的瞭解很少,一直到最近才知道宗祠的近況,從小就聽父母曾說過南投老家有一個宗祠,但從未看過,透過您整理的資料還有畫,還有過去的歷史…內心很感動…謝謝!
感謝同宗的您來訪寒舍~
有空記得要多回南投走走唷!因為宗祠從小就是陪著小弟長大,因此對宗祠很有感情,所以收集且整理了一些相關資訊,附近的景觀也由原本的農田改變很多!尤其是在九二一之後,宗祠變大、變乾淨也變漂亮了!就因為這樣,我們有空更要回去逛逛喔~
請問一下,是否知道第15世祖的名諱呢?族譜只到15世祖,無法往前追朔,且世祖墳墓在竹山公墓,所以才會想進一步詢問。
您好!
您說的15世祖是從鐵崖公算下來第15世祖嗎?這就要回去翻族譜才能知道,而且也要您的族派與我的相同才有辦法喔~
感謝您迅速回復,其實我也不知道是從哪開始算15世,只是過年前有打開祖龕看過,最早世祖只寫到15代,好像是17代世祖遷至雲林居住遷出祭祀。若您有空再麻煩您看一下。
您好!
要相同族派才有辦法查,我這邊是琯溪派下或稱小溪派,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琯溪鎮,入閩初世族是鐵崖公。如果您跟我不同族派,那就沒辦法由我這邊查到資料了。
所以可以先確定是否是同一族派的。
您好
因為近期去戶政事務所查了往上到清咸豐年1858年天祖父張才難,出生在南投堡三塊厝,經網路搜尋資料三塊厝張姓應是琯溪鎮的後人,不知您那是否有史料可以參考呢?
您好!如果您在南投的話,可以到張琯溪宗祠調閱祖譜找看看喔~
Hi 羊皇
建造者:張承順、張德、張開榮、張金水等人首倡
請問一下,文獻中的 ” 張德” 是那個朝代的祖先,是否清朝從金門來到台灣。
到台灣是否有提到失落的張氏親族在北部的事情。
您好~
南投琯溪張氏是清末來到台灣的,但不是從金門,建造者是清末來台的;族譜印象中只記載了琯溪張氏的源由,也沒寫的很詳細,也沒有寫到失落其它親族的記錄。
只記得厚厚的一本幾乎都是一些古老的族系,至於說明的內容是否有其它我沒翻到的,就要重新去翻族譜出來看才知道。
您好
我不是張家子孫
但我是張家孫媳婦XD
我聽張爺爺說 當時921倒塌 變把殘骸遺跡都捐給了成功大學
不曉得您有聽說此事嗎?
這批文物 是否已經重建用於宗祠內呢@@?
我也不知道張爺爺是第幾代
目前94歲健在~~
PS 我的興趣也是攝影 能交換臉書嗎^^
您好!
關於殘骸是有聽過如此一說,但實際如何我也不太清楚,但在921之前,許多宗祠的文物就已經被「雅賊」偷了,例如:窗花。
某些能用的原建物應該還是用於宗祠內,在後殿五顯公旁的小房內,還是留有一些原文物。
老實說…當時重建時雖說是用傳統工法重建,但…功力差很多!連我爺也說跟傳統的還是有差,其它細節…咳…咳…
您有空也可以回去宗祠走走喔~
羊皇你好!我算半個張家人
昨天跟媽媽聊她說她小時候過年的時候
也很常跟著阿祖一家一家拜年最後走到宗祠
看到你其他文好像也都在台南
希望有一天可以來個南部大認親xDD
您好!
因為老羊已經少小離鄉老大難回~哈!南投很難討生活,所以已經定居台南,不過還是會回去南投老家跟宗祠,現在宗祠週邊也變的不一樣了,旁邊張氏宗祠的田地都換成透天了,歡迎有空回去走走逛逛,宗祠前面的的「文心園」園圃、咖啡也是張家宗祠子弟開的喔!
我也是從小跟著爸爸回鄉時、去祠堂走走、聽故事長大的~當時舊祠堂還在、鐵軌也還在⋯看到族譜上有著自己的名字、覺得以身為張家人為榮~可惜現在一切景觀都變了~但謝謝有您這篇紀錄為念。
感謝您的來訪,有空可以回宗祠走走喔~